二战名将风云录德国元帅篇:纳粹精神的狂热拥护者恩斯特·布施

预计阅读本文需要11分钟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
1945年春季。盟军在东线和在西线都已经越过德国的边境,纳粹德国快要崩溃了。美国和英国的轰炸机群不断地轰炸德国各地的城市。
鲁尔区已经成为一片瓦砾,首都柏林到处都是残砖断瓦,汉堡也像荒漠一样,全国已经陷入不可名状的悲惨境地。德国陆军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是仍然不能阻止苏军的前进。
在石荷州的新曼斯特、下萨克森州的奥斯纳布吕克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比勒费尔德的三角地带,英美的驱逐轰炸机炸射德军车队、火车和可疑的汽车,盟军的飞机几乎不间断地在空中响着。
这时在蒙斯特东北方的奥斯拜瓦尔住着一个人,他每天都在瞅着眼睛向天上了望在那里打圈的轰炸机。他就是恩斯特·布施元帅,曾在1944年6月被小胡子元首以作战不力为理由而免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

恩斯特·布施
当陆军正在各阵线上流血,而各城市与村镇相继沦陷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他是否还记着1938年8月4日那一天呢?
那一天,在柏林曾由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路德维希·贝克上将召集陆军各将领举行了一次会议。这位上将早在苏台德危机以前就向陆军总司令提出一个反对小胡子元首政策的意见书,要旨就是:
“德国的军事形势,在空间上缺少一个位居中央大陆国家所必需的条件,使我们能进行陆上、海上和空中的大战而获成功。一个长期的战争,将使德国由于空间的缺少而不能成功地支持到底。”
这不仅是路德维希·贝克上将自己的意见,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的意见也是:战争的结局必然将是一大灾害。
1938年7月16日,路德维希·贝克又提出了第二个意见书,明白地说:纵然美国不介入的话,德国也不是潜在敌人的对手。路德维希·贝克要求停止一切战争准备,并延期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直到具备这种行动的军事条件的时候。
同时他发起要召集陆军各将领举行一次会议,以便听取他们的意见。会后要把这种意见综合起来呈给小胡子元首裁核。
希特勒、戈林和新的9位陆军元帅
这一会议于8月4日举行了。首先由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上将说明了小胡子元首的军事与政治企图。而后由路德维希·贝克宣读他的第二个意见书:
今天我们要对国家的存亡作最后的决定,历史要为今日的领袖们记上一笔血债,如果他们违背了他们的责任和政治知识与良心而妄动的话。当你们的知识,你们的良心和你们的责任禁止你们实施一项命令的时候,那就是你们军人服从的界限了。
如果你们的建议和警告在这种情势之下不被采纳的话,那你们对民族和对历史就有辞去职务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你们在这样一种团结的意志之下行动的话,则不可能有战争行为的发生。这样你们就可以挽救你们的祖国于最大的不幸和灭亡……
路德维希·贝克强调说,在未来的一次战争中,全世界要起来对抗德国;只有不重要和无足轻重的国家才会跟着德国走。如此,未来的战争一开始就要失败。
所有的将领都赞同路德维希·贝克的意见,只有瓦尔特·冯·赖歇瑙和恩斯特·布施是例外。
小胡子元首知道了这一会议的消息之后,立刻采取了防范措施。他不通知各司令官就召集了各集团军的参谋长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贝希特斯加登,并宣布说,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在秋天就要解决,必要时必须使用武力。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恩斯特·布施将军赞成小胡子元首的政策呢?
恩斯特·布施乃是为了他的军人利益着想,在坚硬的外壳里包裹着一颗柔软的心。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人,难以估计灾难性后果。
他相信,如果他赞同小胡子元首的政策,就可以有所贡献于他的民族,恩斯特·布施是一个爱国的人,也如同许多爱国者一样,都以绝对服从为其最高的本分。他对于政治毫无认识。他是德国军人,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德国军人,也只是德国军人。
德国最好的军事学院――柏林的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
1885年7月6日,恩斯特·布施出生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埃森施塔特,他的父亲是一个孤儿院的院长。他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接受了军事教育,在1904年毕业即被派往下萨克森州蒙斯特的步兵第十三团为军官生。
晋升少尉后即在1908年调往驻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韦塞尔的步兵第五十七团,于1913年晋升中尉后,调往卡塞尔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担任连长,并参加了在西线的兰斯、那慕尔、阿图瓦、佛兰德、拉巴斯、阿拉斯、凡尔登诸战役及1918年在香比尼的各次战斗。
1915年晋任上尉的恩斯特·布施,在历次战斗中表现了责任、忠诚、坚毅的军人本色。他在步兵第五16团担任营长时,曾被授予普鲁士高级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恩斯特·布施曾在若干不同的陆军司令部任参谋官,1930年任柏林郊外的施潘道步兵第九团中校营长,同年晋升上校,1932年任该团团长,驻哈韦尔河边的波茨坦。
1935年升任步兵第23师少将师长,3年后晋升步兵上将,并调任驻布雷斯劳要塞第八军军长。该军在1938年进占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苏台德区时首次被使用,以后在波兰战役中则成为西格蒙特·威廉·利斯特指挥下的第十四集团军的左翼部队。
恩斯特·布施的军队从边境的格雷维茨地区出发,经过了激烈战斗之后,首先突破了波兰在西里西亚地区的坚固边防要塞,进占了克拉科夫,在追击中,击破了强大的波兰兵团,继而渡过桑河突进到卢布林以南波兰军队的背后,在那里恩斯特·布施和从对面来的北路集团军群的一个装甲军会师,包围了波兰军队。
在波兰战役中,恩斯特·布施又表现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优秀品质,那就是:不顾个人生死、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将战役战术力量一体运用的军事指挥才能。
1939年10月15日,恩斯特·布施将军接任第16集团军司令,担任正在西战场攻击中的伦德施泰特A集团军群的左翼。
德国入侵后波兰平民家的窗户上德兵的烙印
1940年5月10日,该集团军在特里尔(堤雅)附近攻进卢森堡,承担了马斯河与摩泽耳河之间边境的侧面防御或者正面防御,为进攻行动进行掩护。在这一防线上,他暂据守不动,而B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右翼则在比利时和荷兰军队投降后攻入了法国。
在B集团军群在费多尔·冯·博克指挥下于6月5日向索姆河上游突进之后,A集团军群即于6月9日发起了攻势。恩斯特·布施集团军与第2和第12集团军向法国东北部香槟区突进,并在6月11日突破了法军的埃纳河阻击阵地。
6月17日,该集团军向东方迂回,旨在包围马奇诺防线的永备工事中的要塞守备部队,但由于休战而停止了这次作战。在恩斯特·布施将军于1940年5月26日因个人的特殊勇敢而被颁发骑士铁十字勋章之后,他即晋升为上将。
第16集团军暂留驻法国。它要准备实施“海狮作战”计划,后来在1941年5月才调到东战场担任弗朗茨·冯·勒布指挥下的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该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南部的埃本洛德地区向科夫诺——维尔诺方向发起攻击,两天之后即将该地占领。
当登纳堡于6月26日被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第56装甲军攻占时,第16集团军击退了威胁这一装甲军右侧背后的一切苏联军队的反击。
7月13日,北路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发起攻击。第16集团军为了掩护第18集团军的南侧,曾在伊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利奇地域附近挽救了一次危险局面。救出了因突进过快过深而被苏联军队包围的第56装甲军。
恩斯特·布施担任了马查加的正面作战,并在8月1日从伊尔门湖的东西两侧攻击伊尔门湖——柯尔沿线的优势苏军,因而陷入一场艰苦的战斗,不过苏军的攻击均被击退。
9月间,恩斯特·布施又重新发起攻击,并在9月16日到达了伊尔门湖——瓦尔代高地——塞里格尔湖沿线,在那里与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九集团军取得了联系。恩斯特·布施要从该地经过加里宁向莫斯科前进,但陆军总司令和其他司令都认为这种计划陷入歧途。
于是小胡子元首决定要攻占列宁格勒,因此就由第16集团军经过沃尔霍夫河前进而在季赫温与正在准备突击列宁格勒的第18集团军相遇。
10月初,强大的苏联部队开始反击,阻止了该集团军的前进,而弗朗茨·冯·勒布违背了小胡子元首的意志,命令恩斯特·布施撤退到沃尔霍夫河的后面,在那里第16集团军转入防御作战。
1942年1月,苏联军队从奥斯塔希科夫与伊尔门湖以东地区集中兵力开始反攻,其目标在攻击北正面,以解除列宁格勒的包围,并由杰米扬斯克桥头堡向德军东正面的中央实施侧面突击。
因为在这一带结冰的湖沼和一望无际的灌木地区,德军只设有少数间隔很大的据点执行警戒,并且德军不仅极其疲惫,也欠缺装备,苏军士兵能深深地突入了伊尔门湖与瓦尔代高地一带,也就是在第16集团军的两翼。同时布罗克多夫·阿勒费尔特伯爵所指挥的第2军以及第28军都在杰米扬斯克被苏军包围。
斯大林曾亲自下命令要消灭这两个被包围的德军部队;因此仅在杰米扬斯克附近苏军就使用了五个集团军,向被包围且仅靠空中补给的德军攻击。但是这些部队却能固守阵地,一直到恩斯特·布施在4月间打通了解围的通路,而获得补给和增援兵力。
第16集团军所占领的阵地位置已使恩斯特·布施提出了数次调整阵线的建议,并在本职能范围内已暗中自行实施重要防线局部调整和修正。
虽然其他陆军指挥官也都支持恩斯特·布施的意见,小胡子元首却拒绝德军的后撤,因为德军士兵基于威望的理由,绝对不应后退。恩斯特·布施也曾努力要说服小胡子元首“特别领悟”的“刺猬阵地”的不合理。
这时候他也忍受够了,小胡子元首为何把有经验的指挥官撤了职,因为他们敢于反对他的意见。恩斯特·布施也看见在何种情形下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被小胡子元首免了职。他不仅在前线精疲力尽地到处奔忙,而且也受到了精神上的威压、虐待、折磨。
1943年1月,陆军总部才接到小胡子元首的命令,批准了恩斯特·布施上将迫切的请求,而杰米扬斯克被包围部队有计划的撤退就开始了。第16集团军被包围的各师都能安全与苏军脱离而撤退到了后方阵地。
这又必须归功于恩斯特·布施经验老练与谨慎果断的军事指挥,才使这一转进运动能够在毫无物资损失下圆满成功。只有两门缴获的法国榴弹炮遗失到追击的苏军手中。
1月30日,当斯大林格勒最后的抵抗消失时,小胡子元首晋升恩斯特·布施为元帅,失败了却升官,有人对此不可理解。也许是承认了恩斯特·布施在艰苦情形下所表现的成就。
1943年3月初,第16集团军位于洛法特河后面霍尔姆至旧鲁萨之间构筑良好的阵地中。夏天在激烈的战斗中度过了。红军的攻击重点是全线的北地区。
10月12日,恩斯特·布施调升为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重伤的克卢格元帅的继任人,就在同一天,他荣获小胡子元首颁发的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他是国防军中获得这种勋章的第274人。这也是由于他所指挥的第16集团军防御成功而获得的荣誉。
接任了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之后,恩斯特·布施元帅的参谋长是特雷斯考上校,他曾说服过博克与克卢格两位元帅参加推翻小胡子元首政权的运动。那些反抗的军官不能决定究竟是否也要把恩斯特·布施元帅拉入他们的计划。
他对于他们是毫无希望的。当时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的一位军官史拉布伦道夫曾写道:
当一切计划在进行中时,克卢格突然因为在由阿尔夏赴明斯克途中受车祸而重伤,并离开了几个月。这就失去了本土陆军与前线陆军对于这一计划密切合作的一个重要主持人。他的继任人恩斯特·布施元帅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勇敢著称的军人,但是他却不能胜任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的职务。他没有政治的判断力。
必须注意的是,这一评语只能代表一位下级传令军官的个人意见。他这样地恶意批评,是因为他不能争取到恩斯特·布施以完成反抗目的的缘故。
除了在那时候史拉布伦道夫的主观意见之外,客观意见是:恩斯特·布施元帅的性格特征、聪明智慧、品德行为与平生功业都是无可非议的,虽然在政治力量博弈斗争的作为、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等方面以历史眼光的审视是有错误的。
当恩斯特·布施接任总司令的时候,前方的情况已是危机丛生。他应该遵照小胡子元首的意见,肃清一切由于克卢格元帅的犹疑不决而产生的情况。恩斯特·布施曾一再地请求,1100公里长的正面上必须放弃各突出部,加以拉直而缩短防线,但终不能被批准。
小胡子元首甚至于还要求前进而采取攻势,恩斯特·布施关于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群当面有强大兵力集结的报告,小胡子元首竟毫不关心,他认为这只是敌人的一种诱惑行动,因为他判断敌人的攻击将要指向别的地方。
恩斯特·布施元帅又听从了小胡子元首的话。他又是内心沉重地照着做了,而把小胡子元首的命令照样地转了下去。这些由于情况判断错误而产生的行动,自然就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损失。
恩斯特·布施的命运也要结束了。他的绝对服从也害了他自己。当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西线战场反攻之后,苏联的军队也在6月22日对中央集团军群向东突出的阵线发起猛烈的攻势,在北方的维捷布斯克和在南方的博布鲁伊斯克都被红军突破,并包围了中央集团军兵力的大部。
小胡子元首禁止突围,并宣布每一城市应该成为一个“要塞”。凡反抗他命令的军官和将军都被撤了职。
但恩斯特·布施元帅却是命中注定的要扮演一个替罪羊的角色。6月28日,小胡子元首免去了恩斯特·布施的职务,派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摩德尔元帅去接替他。
恩斯特·布施先往斯特兰斯去居住,后来因为前线愈来愈接近到德国的边界,就又迁到蒙斯特附近的奥斯拜瓦尔去居住,在那里他不能不以焦急和悲伤的心情看着事态恶化下去。
1945年3月底,当各阵线都已击破的时候,小胡子元首又把恩斯特·布施元帅从放逐的生活中召了回来,并派他担任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集群司令。但是这种局势也不是恩斯特·布施所能挽救得住的。5月7日,他在弗伦斯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依照命令投降了。14天之后,他被押解伦敦送入奥尔德肖特的战俘集中营。
纳粹德国入侵乌克兰后屠杀犹太人照片。
1945年7月17日,恩斯特·布施去世。他的心脏已经担当不起一切折磨与打击。或许是路德维希·贝克上将所说的几句话曾在他活着的最后几天感动了他:
“一个身居高位的军人,如果在这种时机只知道在他军事任务的有限范围内去尽他的职责,而忽略了对于全民族所负的最高责任,那么他对于他的职责的认识就不够全面与深刻......”
恩斯特·布施的一生是知道他所负的这种责任的。他的军人行动也是符合这一信条;但是小胡子元首这一魔鬼的使徒却未曾认识到,因此恩斯特·布施也没有反抗“魔鬼的使徒”,因为崇尚荣誉和誓言的德国军人身份束缚了恩斯特·布施。
拙文一篇,文笔不成熟,恳望列位看官见谅或赐教。谢谢!